作者: 馬源劭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8-16 08:35
南瓜、玉米、馬蜂菜……8月13日6時25分,魯西新區佃戶屯街道張和莊社區的紅色戰場還原場景內,兩個小方桌上已經擺滿了各種農產品。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景憲一邊練習微笑,一邊嫻熟地架起手機支架、調試補光燈。一旁,“保我家國”的抗日主題壁畫在晨暉里格外醒目。
“家人們好,我是村支書張景憲,歡迎來到我的助農直播間……”6時30分整,直播準時開啟,張景憲迅速進入狀態,開始向“家人們”介紹社區里的農產品。有時他也會穿插講述張和莊的紅色故事,若有粉絲愛聽,他會講得更起勁。
8時,直播結束。“還不錯,又賣了100多單。”下播后的張景憲長舒一口氣,抹了把額頭的汗,揉揉已笑得發僵的臉,盤算著今日的訂單。之后,他又開始安排起了發貨事宜。
張景憲2020年獲評山東省“優秀兵支書”,也曾因跨越千山萬水幫長眠村內的43位烈士找到家鄉和親屬,而被人親切地稱為“烈士信使”。如今,他又多了兩重身份:“帶貨支書”和“紅色文化旅游村”打造者。“村支書要有多個身份,鄉親們需要什么就做什么。”今年3月份開始幫村民直播賣貨的張景憲告訴記者。
說話間,85歲的村民黃翠蘭走了過來,她來看看她的十幾斤馬蜂菜是否賣完。得到肯定的答復后,笑容爬上老人的臉頰:“太感謝啦,不然我都不知道該去哪里賣。”十幾斤馬蜂菜,價值不過30多塊錢,但對老人來說,一天的零花錢就有了。
其實,張景憲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他的“紅色村”。
日頭漸高,社區里的紅色基因傳承館迎來了參觀團隊。看著正向參觀者講述紅色故事的學生張淑怡,角落里的張景憲不由得露出了笑容。當天,張淑怡是紅色義務講解員。
“在張和莊,上至80歲的老人,下至上學的小孩,都能講述張和莊的紅色故事。”張景憲笑著說。
張和莊是一座英雄的村莊。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曾在此設置臨時野戰醫院,張和莊烈士陵園內安葬著革命烈士170位。這里不只有英勇的戰士,還有不惜生命掩護戰士、用自己最珍貴的食物照顧傷員的村民。
為銘記這段歷史,賡續紅色基因,張景憲自2007年當選村黨支部書記、社區黨支部書記以來,一直通過自掏腰包、尋求資金支持等方式,將社區烈士陵園、野戰醫院舊址等場所重新修繕、建設。并將當地紅色故事記錄,建設了紅色基因傳承館、紅色戰場還原場景等,守護紅色記憶。
“我們開發了紅色張和莊研學項目,學生們可以在此模擬演練戰場救護等,也可緬懷烈士、重走長征路,體驗投彈、迫擊炮發射等項目。目前,此處已成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、菏澤市黨史學習教育基地、菏澤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。”談起“紅色張和莊”,張景憲滿臉自豪。該項目自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以來,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,有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。
離開張和莊時,陽光在這里鋪展出一片金色。這片紅土地已結出了“金果子”,紅色基因融入基層實踐,不只改變了張和莊,也改變了張和莊人。
記者 馬源劭